【概述】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的
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对
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是形成本症的致病心理因素。
【诊断】
一、症状特点:
失眠是常见的
睡眠障碍。可继发于躯体因素、环境因素、神经
精神疾病等。本症是因精神紧张、
焦虑恐惧、担心失眠的所谓
原发性失眠症。其症状特点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早醒、
多梦,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
二、病程:
失眠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
【治疗措施】
一、首先要针对诱发因素进行处理。
二、药物治疗:安眠药物对症治疗可以短期应用。常用有三唑仑每晚0.25~0.5mg,或阿普唑仑每晚0.4~0.8mg 。亦可使用舒乐安定,氯硝安定等。但不能长期使用,以防成瘾。
三、生物反馈及各种放松疗法对消除焦虑有益,可以促进睡眠。培养适合个人的体育锻炼和入睡习惯,帮助患者了解睡眠生理及指导正确对待失眠的心理治疗亦十分重要。失眠症
疾病概述
睡眠良好是心身健康的主要标志。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患者常有精神疲劳、头昏眼花、头痛耳鸣、心悸气短、记忆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现。
患者一般进入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在入睡过程中生理性觉醒增多。主要表现:轻者入睡困难,睡眠中易醒,并难于再次入睡;清晨过早醒来。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晕、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心神不安、多梦等,患者常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
失眠的类型
1、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
大部分的人在经验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生病时;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短暂性失眠主要治疗原则为间歇性使用低剂量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
抑郁剂和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2、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
严重或持续性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或开刀、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短期性失眠。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
治疗原则为短期使用低量之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行为治疗(如肌肉放松法等)。短期性失眠如果处理不适当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3、慢性失眠(大于一个月)
慢性失眠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且较难去发现,许多的慢性失眠是多种原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 可能造成慢性失眠的原因如下:
(1)、体方面的疾病会导致失眠;(据研究许多慢性病皆和失眠有关)
(2)、精神疾患或情绪障碍而导致失眠;
(3)、用药物、酒精、刺激物、或毒品等而导致失眠;
(4)、有睡醒周期障碍或不规律而导致失眠;
(5)、睡前小腿有不舒服的感觉或睡觉中脚会不自主的抽动而导致失眠;
(6)、睡觉打呼、不规律的呼吸或其它呼吸障碍而导致失眠;
(7)、原发性失眠。
失眠症概论
睡眠的意义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在睡眠过程中,全身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都得到恢复和休息。神经元和相关组织恢复重建和再生需要机体的休息,而只有睡眠状态能提供这种休息。睡眠具有很多功能,包括恢复注意力、促进生长以及巩固记忆和缓解紧张情绪等。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睡眠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生命所必需。
睡眠的周期
一个睡眠周期一般持续90~110分钟,要依次经过下面这些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浅慢波睡眠,只持续几分钟,是从清醒向深睡过渡的阶段;第二阶段的睡眠占睡眠时间的45%左右,眼睛活动停止,大脑活动变慢,体温降低,呼吸规律;第三和第四阶段(Ⅲ期和Ⅵ期)统称为深睡眠,这部分睡眠是恢复精力的主要部分;最后是快动眼睡眠。在整个夜晚,一般会经过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依次相连。
什么是失眠
睡眠良好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失眠是最常见的
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失眠症的主要症状是对白天活动表现的影响,例如感觉疲劳、烦躁、情绪失调、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所以失眠者的能力和效率往往降低。
失眠症的一般定义: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与下列一种或多种症状有关:
入睡困难;
夜间多次觉醒,不能再入睡;
清晨早醒;
睡醒后不能恢复精力;
▲ 失眠症是一种未被广泛认知的疾病……。
失眠的类型
暂时性失眠
一种突然发生的暂时的失眠,失眠的时间通常不超过3周,病因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多种因素,例如情感上的挫折、压抑、不安和焦虑,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事件,工作班次的更换调整,长途旅行横跨几个时区后,很难在夜晚入睡。睡眠环境太冷、太热、太吵、太亮,睡眠环境不舒适或对睡眠环境的不熟悉,都能使不少人难以入睡。通常这类失眠要经过2~3周时间,能够调整恢复到正常
睡眠。
慢性失眠
症状至少持续3周以上,部分慢性失眠患者由暂时性失眠延续而来,另一些是由于躯体化焦虑状态所致,如忧虑、不安、过度警惕、反复思量等。同时,患者越想睡眠越难以入睡,越发变得对失眠过分关心和忧虑,这样失眠又反过来加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应用安眠药也可能是造成慢性失眠的重要原因,一些安眠药的长期使用不但对失眠没有帮助,反而会加重失眠。习惯饮用咖啡、浓茶等都可导致失眠发生。
另外,一些其他疾病的症状如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心绞痛、夜尿多、瘙痒等也引起继发性失眠。胃溃疡、夜间哮喘、胃食管反流、肌肉和关节疾病可让人在睡眠中频繁觉醒后难以入眠。因患其他疾病而长期服用β受体阻断剂。甲基多巴、麻黄素、氨茶碱及抗抑郁药等均可导致慢性失眠。
失眠的危害
1. 失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2. 失眠引起记忆力减退、头痛。
3. 失眠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4. 失眠可导致植物神经紊乱。
6. 经常失眠使人过早衰老,缩短寿命。
7. 儿童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失眠的治疗
多数情况下,注意睡眠卫生就可以解决失眠问题,例如:改变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按时上床和起床,睡前不喝咖啡饮料等等。另外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也可以解决失眠问题。
应该重视睡眠质量和睡眠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到医院求治,做到早期诊断失眠,查找失眠的原因。如果是躯体因素造成的失眠,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而对非身体疾患造成的失眠,主要应寻求失眠原因,袪除病因的同时再服用一些调节神经系统类的药物等方法战胜失眠。
本症指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患者感到忧虑或恐惧、心理上恶性循环,使本症持续存在。原发性失眠症往往在青年或中年起病,很少在儿童或少年时出现。失眠症的病程差异较大,如果是心理性或医疗性应激事件引起,病程可以是有限的几个月。最常见的情形是,最初阶段的进行性加重失眠,持续数周到数月,随之较稳定的慢性睡眠困难持续数年。有的患者虽只经历过一次发作,但在以后遇到某些生活事件会出现睡眠的明显波动。
进入失眠专题
病因
有人认为与脑力衰竭有关,但缺乏确切的病因学的定论。
症状
(l)病前有一定心理社会因素,如过度疲劳或紧张等。但之后,相应刺激因素不存在了,患者睡眠情况没有改善。
(2)有一定性格基础,表现为敏感,高警觉,对健康要求过高,易激惹、急躁等。
(3)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可为初级失眠(入睡困难)、中级失眠(睡眠浅,易醒)、末级失眠(早醒),亦或多梦、无睡眠感、醒后不解乏等。上述症状可能混合存在。
(4)有些患者失眠仅为主观主诉,有时旁人见其打鼾,醒后仍称没有睡。可伴有焦虑、抑郁情况,但多继发于失眠症状,且严重程度不足以诊断
焦虑症或抑郁症。
(5)希望迅速改善睡眠状况,主动求医,甚至自行服药或饮酒,以图睡眠质量提高。
(6)全身检查没有发现与之有直接关系的躯体疾病。
(7)可用睡眠脑电图等观察患者睡眠情况。有时患者失眠主诉与睡眠效果相悖。
检查
(l)诊断要点:
l)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3次,并维持1个月以上。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2)鉴别诊断:
1)继发性失眠。引起继发性失眠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任何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躯体疾病;②身体方面的痛苦或不适,如皮肤疾病的痛痒或疼痛,癌性疼痛等,常造成失眠;③酒、咖啡、菜或药物等引起的失眠;④精神疾患。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有失眠症状,特别是焦虑症及抑郁症患者几乎均有失眠。只要临床表现(包括病史、体检、各种检查结果)足以诊断以上疾病之一者,原发性失眠诊断不予考虑。
2)其他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患者可有失眠,若有典型的夜惊和梦魇症状观则不考虑失眠症。
3)一过性失眠障碍。这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需任何治疗,身体可做自然调节,故病程不足者不诊断失眠症。
治疗
(1)心理治疗:
1)一般心理治疗。通过解释、指导,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
2)行为治疗。进行放松训练,教会患者入睡前进行,加快入睡速度,减轻焦虑。
(2)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
2)抗抑郁剂。如米安色林、阿米替林、多塞平、马普替林等。
(3)其他:
l)生物反馈。可加强自我放松训练,对于减轻焦虑情绪有效。
2)体育锻炼。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重躯体疲劳感,对睡眠有利,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度疲劳反而影响睡眠。
3)调整生活习惯,如取消或减少午睡,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